凉山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(食用菌栽培流程)

凉山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(食用菌栽培流程)
凉山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,是构山食用菌栽培管理的主要任务。
菇木栽培技术,是建立干湿沟槽培育,将稻草、蘑菇的茎秆、菌种以及马铃薯菌种进行堆放,使培养料和稻草的表面粘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10厘米左右的培养畦,并利用粪尿将培养料、培养液进行充分的混合,再将其密闭在发酵环境中,发酵时间为48~53天。
培养基制备制作培养基,可以选用秋冬季作物的残枝落叶,以25°C~30°C的培养室发酵,5~7天后取出用清水洗去草屑、秸秆和麦秆,等到装入培养料时,把培养好的菌种拌入栽培料,并按50千克料加入5千克的比例混匀,经过10~12小时的自然厌氧发酵,待菌种达到70%以上后即可装袋发酵。为了使培养料发酵充分,一般在装袋的前一天,应将培养料喷洒清水,半小时后取出,及时装袋。发酵的温度应控制在60~65°C,不可超过55°C,并且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90%左右。堆料发酵3天后,将接种后的菌种排放在培养料上,此时温度应控制在55~60°C。
5、出菇管理:在发菌过程中,菌丝长满袋后,应加强管理,促进菌丝的迅速生长,当菌丝长至1.5厘米左右时,应每天喷水1~2次。喷水量根据当时气温的高低而定,喷水量每次以0.2%~0.3%为宜。出菇期间温度要保持在18°C左右,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%左右。
6、出菇管理:在出菇阶段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和湿度,如超过15°C,空气相对湿度应降低,以促使菌丝生长,当菌丝长至一定程度,为了减少水分蒸发,提高菇房空气相对湿度,可在原基形成后,在菇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%左右,原基形成后,在原基形成后,可逐渐加大通风量,维持湿度在85%左右。
三、栽培季节
1、菌丝生长的季节与生长季节的长短,菌丝生长速度与发育快慢有密切关系。因此,生产上必须坚持发菌期发菌,发菌期分批进行发菌管理。
2、发菌期发菌管理温度为20-25°C,相对湿度为85%左右,发菌过程中,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%以上,要特别注意翻堆、通风换气。
3、栽培过程中,培养料偏湿,菌丝不生菌或菌丝长势弱,可适当加大通风量,以调节空气相对湿度。
4、一般当料内菌丝生长至料面3-5厘米时,温度为24-28°C,并维持95%以上。

声明: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5556661111.com/mM5VzZzdCE.html

相关推荐